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赋予南通发展海洋产业的先天优势,“海洋蓝”成为南通经济的重要底色。2023年,南通完成海洋生产总值近2500亿元、约占全省四分之一。
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通商群体是南通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强毅力行,通达天下”,是数百年积淀而成的“通商精神”。在此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通商开天辟地,闯出了一条又一条敢为人先的新路,推动南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70%,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率占80%,吸纳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比例超90%。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代表一个地区创新能力、投资环境的重要“名片”。
“邻居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区就能享受各种服务。”中科品彦是一家专注于元素分析仪器研发生产销售的科技企业,去年6月落户南通·中关村信息谷,总经理黄鑫介绍,园区配套完善、服务专业,“依托园区企业——科宣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我们正加紧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即将开启发展新篇章。”
5月5日、6日,启东市接连举行全市二季度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和“对标苏南学先进、攀高争先创一流”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初夏时节,东疆大地处处燃烧着项目招引与建设的火热激情。
21日,如皋招商小分队前往兰州大学,挖掘人才、创新资源的富矿,寻找“梦想合伙人”。
走进位于南通高新区的南通纳科达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只见TPU智能生产车间内生产线正紧锣密鼓地运转。“2023年企业推出新产品‘真漆膜’,推动汽车车衣行业新一轮创新。”公司副总经理李坪遥介绍,南通纳科达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已获多项授权专利和发明专利,打破国外品牌技术垄断,实现高功能TPU漆面保护膜的国产化。
16日至17日,一场汇聚全球智慧、共谋光学未来的Light先进光学制造产业大会在如皋召开,众多全球顶尖科学家在此进行智慧碰撞,如皋“借光出圈”成为关注的焦点。
去年3月,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谷雨”确定为“南通人才日”,以专属节日的形式礼敬人才。首届“南通人才日”活动上,市委书记吴新明向广大人才发出“与你同行”的谷雨之约。
近日,南通明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400千瓦/860千瓦时的分布式储能设备全部并网投运,成为全省首家采用聚合型分布式储能模式的企业,打开我省中小企业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建设新局面,为整个储能行业分布式储能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成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