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是拉快项目建设“进度条”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靠前发力、精准施策,全力做好要素保障,确保各级重大项目应保尽保、能保快保。
先正达南通新植保制剂生产基地项目奠基仪式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该项目于今年2月签约,短短四个月时间就从“纸上”落到“地上”,标志着先正达集团与南通深化合作迈上新的里程碑。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出席活动,并与先正达集团中国总裁苏赋、瑞士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高奕帆等一道为项目培土奠基。
“专家上门体检,可以发现我们平时没有发现的问题,确保公司生产更加安全。”近日,通州区应急管理局首次专家指导服务圆满结束,(百威)南通啤酒有限公司安全总监郭静对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和优质服务赞不绝口。
6月3日,在如东洋口港阳光岛上,江苏首座海岛型变电站——阳光岛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土建工程全部结束,标志着该项目进入电气安装与电缆敷设阶段,距离投运送电更近了一步。
区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低轨卫星“南通一号”划破夜空,工业区内,企业灯火通明,生产着各类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核心区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大综合体人头攒动;生态区中,人们或沿河散步,或凭栏小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心灵的宁静。
日前,创芯海门发展大会暨半导体投资联盟投后赋能大会召开,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半导体产业链、机器人产业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专场路演,15个项目入驻集微产业创新基地。
26日,在风景如画的圆陀角风景区,站在“大江之委海之端”向远处眺望,长江、东海、黄海的深情相拥不仅造就了三水交汇的神奇自然景象,也让这里成为各类生物的天堂。位于启东的长江口北支湿地是候鸟迁徙大军进入江苏沿岸的第一处驿站,对于鸟类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赋予南通发展海洋产业的先天优势,“海洋蓝”成为南通经济的重要底色。2023年,南通完成海洋生产总值近2500亿元、约占全省四分之一。
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通商群体是南通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强毅力行,通达天下”,是数百年积淀而成的“通商精神”。在此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通商开天辟地,闯出了一条又一条敢为人先的新路,推动南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70%,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率占80%,吸纳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比例超90%。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代表一个地区创新能力、投资环境的重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