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通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南通大剧院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条战线、各个界别的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团结奋斗。
2023年,市交通运输局按照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建设高能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成交通投资410亿元,历史首破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0%,超全省年度投资总量的七分之一,居全省前列。
营商环境是区域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关系到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海门持续推进营商环境突破,从推行证照“套餐办”实现“既准入又准营”、工程项目“施工许可一证办理”、强化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扩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适用范围、推行企业数字证书“一证通行”等19个方面,明确工作内容,落实职能部门,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为项目快建、企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试剂原料的纯度还不够,提纯实验还需要进一步优化……”12日上午,在江苏新瑞药业有限公司实验室内,总经理王莉带领同事对新药剂原料的纯度进行优化调试。不久前,新瑞药业在第四届江苏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喜提优秀奖,这让大家的研发动力又提振了几分。
海安拥有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辐射带动作用让农产品身价倍增,舞出乡村振兴新乐章。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南通市大交通建设再创历史新高。9日,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消息,2023年,我市大交通建设投资达到410亿元,总量首次突破400亿元,超全省年度投资总量的七分之一。
从百年前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到改革开放之初成为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城市,南通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靠制造业走向未来。1月4日,南通接连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全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动员会,两场关乎全局发展的重要会议向外界传递出关键信号:以项目大突破支撑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实现发展高质量,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16日,2023年中国·海安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第十届“两院专家走进海安”活动举行。邀请中国500强、央企、上市公司,战略合作机构、重点产业协会代表等投资客商,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系统及相关高校专家教授等科创人士相聚海安,共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计,为“枢纽海安 科创新城”点睛。活动中,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定制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等30个科技和产业项目签约。据了解,海安每年实施科技合作项目300多个,年净增工业应税销售60%以上来自产学研合作。
“3+2”主导产业加速集聚,省级重大项目建设持续走在南通前列;企业加快转型,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评9家,创历史新高,国家级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工业开票销售增幅领先……今年以来,海门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
到2024年底,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2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3.5%,民营企业税收额占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比重达85%,民营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90%,民营企业数量3万家……昨日,记者从海门区了解到,该区出台了培育创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确立了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区培育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