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4年底,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2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3.5%,民营企业税收额占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比重达85%,民营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90%,民营企业数量3万家……昨日,记者从海门区了解到,该区出台了培育创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确立了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区培育的主要目标。
引龙头,聚产业,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形成风机、风叶、塔筒、导管架、风电检测设备制造,到风电技术研发、风电场建设和检测、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建成全国链条最长、配套最全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首家国家火炬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今年1到10月,该区新能源产业实现应税销售突破80亿元。
3日,南通市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与上海对接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原以为还要再跑一趟崇川,没想到直接在黄浦本地就能办理!‘一网通办’虚拟窗口的设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按照主题教育工作安排,11月22日,市委书记吴新明讲授专题党课。他强调,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学深悟透、笃信笃行,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雷主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南通正处于各种国家战略叠加的黄金机遇期,发展势头迅猛,更需要各类人才建功立业,因此也积极更新人才政策,以“真心白银”广邀天下英才。
汇聚资本,“通”向未来。近年来,南通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与各方携手打造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资本与产业共生共荣的一流生态,不断擦亮“万事好通·南通好投”城市名片。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总规模超650亿元的基金集群,为南通打造产业创新高地提供了强有力资本支持。
本月初,《瞭望》新闻周刊聚焦南通——正在亲历“南通难通”变“南通好通”的历史时刻,南通人形成一种共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弥足珍贵,南通应该乘势而上把经济发展拉升到新层次。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区域科技创新产业浓度的风向标,也是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0%。
今年1—10月,全市完成交通投资266.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5.4%,同比增长40.2%,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投资目标。长江南通段在建的三条过江通道项目安全有序推进,南通“八龙过江”格局加快构建,跨江融合发展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