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海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获悉,该区将5月25日确定为“海门人才日”。此后,每年“人才日”前后,海门将举办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让更多的人才认识海门、选择海门、扎根海门、发展海门。
近一个月,通州川姜镇的蓝丝羽等知名家纺企业先后举办新品发布会,订单不断,产销两旺。一直以来川姜镇突出企业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坚持转型升级,以两化融合、品牌培育、产学研合作等为重点,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引导家纺企业向现代化生产迈进。
“目前,海门正在加速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昨天,海门区发改委主任俞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海门工业机器人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均可在正余镇本地化生产,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昨天,上海市工商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走进南通,120余名民营企业家、商会负责人、工商联干部及媒体代表,先后来到南通博物苑、张謇企业家学院、五山滨江片区、南通创新区等地开展学习交流。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黄国平,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晖,南通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黄巍东,江苏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京,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单晓鸣等参加相关活动。
“今年一季度,公司开票销售同比增长60%,全年开票销售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江苏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光学级聚酯基膜,自2012年落户海安开发区以来,先后完成设备投入10多亿元。目前已启动四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15亿元。昨天,公司总经理李刚说,为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公司每年研发投入都超过2000万元。
作为全省唯一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市,南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引领着农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7日,市农业农村局透露,2020年全年粮食实收面积803.32万亩、总产340.09万吨,实现双增长,全面超额完成省定指标。今年我市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排定,立项、设计、评审全部完成,面积同比增长14.3%,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两藏战略”顺利推进。
五一前夕,我们来到通州区兴仁镇徐庄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智能大棚,钓台、木屋、冷库、桥梁涵洞等已经建成。该园由南通昌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兴建。“这里27亩种植荷花+养殖昂刺鱼,这15亩种植草莓,这6亩玻璃大棚种植花卉,这25亩是梨园,这23亩是桃园,这里是停车场。目前,智能大棚已完成85%的工作量。”公司负责人如数家珍,边走边介绍。
75支施工队伍、1万余人分布在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45个施工标段,加快推进海港码头、焦化、综合煤场等建设;相隔不远,总投资150亿元的海螺循环经济新材料项目现场,一台台打桩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软基处理作业……5月的海门,沿海新版图拉开了构建新格局的框架。
“十四五”第一季,通州湾示范区经济实现高位开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通州湾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1%,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速高于全市13.9个百分点。示范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增势明显,实现“开门红”。
27~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通召开招标投标改革创新现场会,围绕建立招标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交流各地工作进展和典型经验,研究下一步工作重点任务,纵深推进招标投标改革创新发展。